無論是巴黎奧運中的“干杯時刻”,還是韓劇韓綜中被交口稱贊的名貴“中國酒”,“茅臺酒”正在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符號出現(xiàn),它不再是“中年人的專屬”,也開始被端上海外年輕人的餐桌。
在海外,茅臺有機會講一個新故事。
從走出貴州到走向世界,茅臺的“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
早在2021年前后,茅臺與“世界聯(lián)通”的種子便已埋下。
《續(xù)遵義府志》記載:“茅臺酒,前志,出仁懷縣西茅臺村,黔省稱第一?!钡靥幵瀑F大山河谷之處的茅臺困于“酒香巷子深”,貴州多山的地理環(huán)境曾嚴重制約茅臺酒的運輸。但2021年前后,憑借貴州交通的快速發(fā)展和基礎設施的完善,茅臺得以通過高速公路網(wǎng)絡覆蓋全國,“走出貴州”,后來又因為機場的建成促進了貴州與世界的貿易、經濟、消費和文化交流,也幫助茅臺擴大了國際合作范圍,開始“走向世界”。
除了“天時地利”,茅臺的出海也是白酒行業(yè)激烈競爭的結果之一。
從2017年到2023年,中國白酒供給端產量逐年出現(xiàn)連降,總體下降達四成,目前白酒產業(yè)面臨有效需求不足、部分產能過剩、消費預期降低等挑戰(zhàn)。內卷下的白酒企業(yè),無論是頭部酒企還是中尾部酒企,都在消化庫存應對挑戰(zhàn)。在白酒行業(yè)正在面臨增長困境的背景下,且開始尋求新的增長點,以突破成長預期瓶頸。
具體到茅臺,2023年海外收入僅占2.95%,跟國際烈酒巨頭的差距不小,且以茅臺體量來看,這一成績遠未觸及天花板。通過“出?!遍_拓增量市場,成為突破國內存量競爭的關鍵戰(zhàn)略選擇。
海外營收創(chuàng)紀錄背后: 不斷擴大 “茅友圈”,讓世界愛上茅臺
最近,茅臺的海外新故事迎來了頗為精彩的“更新”。
根據(jù)茅臺最新財報,2024年茅臺海外營收為51.89億元,同比2023年海外營收43.5億元營收大增,此外毛利率同比上年也有所增長。
此前,貴州茅臺在2025年國際渠道商聯(lián)誼會上披露,2024年貴州茅臺在海外的營收首次突破50億元,全年出口銷量超過2100噸,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。高附加值茅臺酒的銷量突破100噸,同比增長超40%,醬香系列酒銷量達到150噸,同比增長30%。
這一數(shù)字背后是更加具象化的“茅友圈”。
2023年是茅臺的“國際化元年”,茅臺走進泰國、日本、法國、英國等多個國家,舉辦了一系列文化巡展和品牌推廣活動。當年茅臺在海外市場實現(xiàn)營收43.5億元,占中國白酒出口額的77%,一年增長了約15%。
2024年,茅臺又在海外不斷解鎖新的版圖,從瑞士意大利到法國巴黎,再到新加坡、韓國、日本、印度尼西亞、泰國,截至2024年6月,茅臺產品已經銷往了全球的64個國家和地區(qū),布局了106家經銷商。
從“入口”到“上桌”,茅臺的“文化出海”
從數(shù)據(jù)來看,茅臺正在不斷向上攀登,解鎖新的分數(shù)。但另一面,無論從世界酒類版圖,還是茅臺整體業(yè)務來看,茅臺出海距離天花板還有很大空間。
有報告顯示,中國白酒的出口地中,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占比分列一二位,這意味著白酒是在已經養(yǎng)成“消費習慣”的人群中擴散,與在生活習慣與文化習慣上完全不同的真正海外市場仍相去甚遠。
《中國烈酒市場品類機會》報告中提到,2020年中國白酒銷售額占中國烈酒市場94%,但尚未真正打開全球市場,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占比不足1%,當年海外烈酒各品類消費額占比最高的是威士忌(21%),伏特加占比11%,白蘭地占比7%。
海外消費者早已建立起威士忌的煙熏味譜、龍舌蘭的礦物感坐標,而中國白酒則代表著全新的產品與味覺體驗,要想真正被海外消費者接納,茅臺需要完成的不僅是“入口”,更是“上桌”,就像此前貴州茅臺董事長張德芹所說的那樣,“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”。
“上桌”代表著一種文化與社交的融合,在此之前,西方烈酒早已完成從商品到文化符號的躍遷。葡萄酒承載著法蘭西的優(yōu)雅,清酒凝結著日本的物哀美學,茅臺究竟應該傳遞怎樣的文化符號是這場“出海局”的關鍵。
為了打破存在多年的文化壁壘,近些年茅臺一直都在“文化上桌”做文章。
在紐約開設“茅臺文化體驗館”,用AR技術還原赤水河微生物生態(tài),將“天人共釀”理念轉化為可視化體驗進行“文化解碼”,將千年釀造歷史轉化為Z世代能解碼的視覺語言。而聯(lián)合倫敦WSET機構推出白酒認證課程,制定《醬香威士忌團體標準》,看似在爭奪國際烈酒話語權,實則是希望在"解構與重組"的微妙平衡中在國際烈酒圈找到自己的位置、交到更多的朋友。
從“入口”到“上桌”,茅臺唯有跨越從"獵奇"到"日常"的質變臨界點,才能真正講透“出?!钡墓适?。而從貴州大山到如今的64個國家和地區(qū),茅臺的出海故事,才剛剛講了一半。